5G时代:未来3年投资超9000亿,中国有望引领5G浪潮

2020-06-12

5G毫无疑问肯定是新兴技术的制高点,但也不要过度神化它,5G大规模成熟商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2020年6月10-12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网联合主办,投中资本承办的“第14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中国的创新力量正风雷涌动,奋发九州,荡涤环宇,本次峰会以“九州风雷”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大佬、知名经济学家和创新经济领袖,共筑行业新版图,探索新机遇。


维思资本合伙人孙健、紫金港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军、久友资本董事长李阳、海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璐、宜信产业基金合伙人罗洪涛、合创资本管理合伙人钱强、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投控东海副总经理赵守明在“5G时代-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圆桌对话中表示,5G毫无疑问肯定是新兴技术的制高点,但也不要过度神化它,5G大规模成熟商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5G的诞生一方面为已有的应用场景带来极大的优化和提升,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来没有的、只存在于希望和想象中的场景,通过5G技术进步得以实现。


以下为“第14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中“5G时代-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圆桌对话实录,由投中网整理。本场对话由孙健主持。



孙健:各位在座嘉宾,大家好!这一场是今天最后一场的论坛,之前有过人工智能论坛、新基建论坛,这背后逃不出5G产业的建设、规划和投资。


今年6月份刚好是5G发放牌照一周年的时间,有很多微博热搜都提到5G的话题,这是非常热的。因为这样的原因也把这场论坛作为压轴,5G相对来说比较热,所以今天趁此机会把5G和产业如何相关联进行交流。


我是维思资本的合伙人孙健,也是主持人。想请同行花1、2分钟时间介绍一下自己来自于哪家机构,投资的方向、阶段,先请陈总。


陈军:感谢孙总,很高兴最后一场还有这么多热心观众、听众。我来自紫金港资本,我们公司主要是在深圳和杭州,我们是一批浙大、MIT的团队。我们的理念是自下而上,所以关注成长型投资,核心是帮助科学家成为企业家,帮科学家赚钱,希望通过持续战略化的投资,帮助小企业成为大企业。三年前和浙大一起做了母基金。今天来到投中,希望和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谢谢大家!


李阳:大家好!我是来自久友资本的李阳,我们成立于2015年,是新生代股权投资机构,到现在为止五年时间,累计管理规模20多亿。我们从成立之初定位就是投中国的新兴科技大方向和赛道,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半导体核心器件、5G、物联网、新材料和原创新药、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投资。


到现在为止,我们投了大概30多个项目,在科创板成功上市1家,去年第一批科创板上市的25家里有我们投的天宜上佳。创业板今年年底之前还有两家能过会。


刘璐:大家下午好!我是刘璐,来自于海尔资本。先介绍一下海尔资本,我们是海尔金控旗下的产业全生态投资平台,什么叫全生态?基本上投资的逻辑是围绕着产业共创,凡是海尔现有的产业生态,能够在场景、应用上发挥协同价值的细分赛道,都是我们重点投资的方向。


所以,我们比较关注的方向:1.智能科技(5G,半导体,工业智造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与智能穿戴,智慧城市,金融科技);2.创新消费(新教育,新内容与分发,创新消费平台,新消费内容与品牌,创新文旅);3.医疗健康(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智能平台,社区护理及智能平台,医疗科技,创新治疗方法等)


这是几个我们重点关注的赛道。目前我们管了超190亿资金,里面有母基金、直投基金,也有和不同地方合作的区域型基金,主要是这些,谢谢大家!


罗洪涛: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宜信产业基金的合伙人罗洪涛,基金是在2016年设立,我们基金主要关注金融科技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等高新科技领域,面向全球挖掘并扶持优质项目,也依托宜信集团在金融科技里很好的经验和资源。我们基金已经运作五年,现在是第二期基金了。投资上围绕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服务等赛道布局。团队主要在北京,在美国、香港、欧洲都有团队,是双币种的基金。希望未来和各位同仁有更多的合作和交流。谢谢!


钱强: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合创资本的钱强,首先非常感谢投中组织的这一次会议,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进行分享。合创资本是专注于早期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团队来自于中兴通讯和迈瑞医疗,投资阶段以早中期和早中期的项目为主。投资方向包含了5G产业链、半导体、上下游应用。欢迎后续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赵守明:大家好!我是深圳市投控东海投资有限公司的赵守明,我们公司是由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其他公司出资设立的,主要是针对深圳本地的企业,投资阶段侧重于早中期。目前管理了7支基金,总规模大概在40亿,投资企业超70家,天使阶段就有30家,因为我们做的比较早。侧重的领域除了大消费外,很多领域我们都会涉足,特别是深圳有优势的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希望后续有合作的机会。


孙健:感谢各位嘉宾对自己机构的介绍。维思资本是一家在上海本地的机构,成立到现在大概有十年的时间,目前管理大概6支基金,从早期的投资智能制造、企业级服务、信息化、医疗大健康,一直到目前为止最新的基金关注投资于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结合的科技类公司。5G在本身公司的投资策略中占比较大的比重。


现在5G产业已经从早年的“规划期”到大规模“建设期”,5G行业总投资相对4G来讲非常大,总共有超过1.2万亿总投资规模。投资建设过程当中和有很大方面相对之前4G都有所增加,比如说频段有所增加,增加了对其中光模块、通信板块的投资。另外5G本身特性带来的低延时、高密度,带来比较大的应用上变化。


在历史上(我们)已经布局了波分复用器、光模块等领域的公司,包括投资了一些射频滤波器厂家。5G产业相对于4G有颠覆,也有升级,所以今天第一个话题想和嘉宾进行探讨,如何理解5G是下一轮科技的制高点?对于现有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等各大领域来说,5G技术是升级还是颠覆?先请陈总。


5G是先进技术的代表,但大规模的商用还需要时间


陈军:我觉得孙总提的问题非常好,总体上我的结论比较清晰,肯定是颠覆的。这几个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本身就是对生活、科技的颠覆,人工智能出来已经几十年了,最近3到5年非常之热,但大家仍然遇到了很多瓶颈,很多瓶颈跟传输、数据处理、物联网连接的功耗延时有关系,所以5G也是应运而生。


5G的网络设计和云、网络切片的专业和安全都是有关系的,因此我认为应该是“共生”。前面三种技术是颠覆性技术,5G也是颠覆性应用,但这种应用不是一蹴而就。自动驾驶也出来很久了,真正到生活的应用还需要5到8年的时间。


在我的印象中,十几年前在纽约3G刚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开始颠覆,但后面真正到2008年左右,很多商业级应用才开始大规模出现。因此,我相信5G带来的,不管和物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关联的“杀手级”应用肯定在路上,具体的肯定是在座投资人非常感兴趣的。这是我的观点。

李阳:谢谢孙总,关于大家对5G的看法,刚刚孙总提到两个点:第一,是不是大家公认新兴技术的制高点,这一点毋庸置疑,5G肯定非常非常有代表性。话说回来,目前对5G的看法会稍微有点神化。确实5G是非常先进技术的代表,但可能现在把5G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也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包括对华为的制裁。


我们可以看到,5G本身是属于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波浪式推进的过程,也许再过5年、10年可以看到5G、6G,这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相关的应用领域,像人工智能是升级还是颠覆?就看我们怎么理解字面意思。我有时候不太认同说成颠覆,颠覆是什么意思?是把原来的东西推翻了,又出来新东西。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事实上(5G)是给人工智能、物联网真的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原来人工智能真正实现商业化的应用场景是有欠缺的。


5G技术的诞生通过5G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把短板、欠缺给弥补,这是非常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话说回来,前途光明,道路非常曲折。可以看到在5G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目前从投资角度看到5G相关领域的创新项目,坦率讲理性分析真正5G创造价值有赖于基础体系建设到了一定程度后,延伸出来相当大体量的内容和应用,最后效益才能产生。在效益没有广泛产生之前,5G建设还是要有思想准备,压力还是蛮大的。


孙健:李总的观点是5G产业还是有很大的长足发展,但是拉到颠覆性产业还是拔的过于高了。

李阳:对这个事情我们是非常有热情,但同时也不要太过于把它拔到太高、脚不沾地的位置上。做投资理性很重要,包括创业者也是这样的,一定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做事情。


刘璐: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刚刚李总提到一个观点,5G本身是通信技术的一个方向,通信技术本身是基础设施,每一个技术升级是什么?其实是一种“跳跃”,从2G开始看,数据是GPRS,后面到了2006、2007年有了3G,苹果第一代手机就是3G的,2014、2015年开始有4G。从这个角度来说升级的意味更大。


我更愿意用公路打比方,A城市有很多汽车的数据,B城市有很多医疗的数据,C城市有很多金融的数据,D城市的大脑和运算很强。


之前在2G时代是乡村公路,3G时代是省道,4G变成国道,越来越宽,车流量越来越大,5G就是高速公路。5G数据上的峰值带宽可以到10G到20G,4G只有1G,峰值带宽是10倍。用户的感受带宽是100G到1兆之间,4G是10,又是10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巨大的跳跃。


之前城市ABCD之间走国道通行就这么多数据,但由于有了高速公路,这些行业间数据交互、运算数据的充分使用,会带来下游场景加速升级迭代的方向和趋势,这是5G作为基础设施最大的价值所在。这是我的观点,谢谢!


罗洪涛:这个问题提得挺好,对于5G我更倾向于用“融合”的说法。其实5G技术本身是底层的基础设施,我们看到移动通讯底层基础设施最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投入在不断加大,商业化场景落地速度在变快,这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此前提下,5G作为基础设施,同人工智能、大数据、IoT物联网技术之间的融合会越来越紧密,通过底层基础设施、PAAS、SaaS层技术应用不断迭代和加强,可以很好地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


钱强:就这个话题我大概谈谈我的看法。大家会发现在5G之前的通信技术主要是解决人跟人之间的通讯,在模拟通讯时代解决了人和人之间的交互,在2G时代增加了短信文字的交互和低速数据的连接。3G真正开始能够提供2兆以上带宽的宽带连接,所以后续的社交软件、富媒体通讯发展起来了。4G是为移动互联网设计的,所以视频、多媒体通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发展起来了。5G要解决的除了人和人之间的通讯外,还要解决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通讯,从这一点来看确实有点跨时代的革命性质。


之前的网络主要是用于用户的消费,更多是To C的应用。5G来了以后大家可以看到产业应用和行业结合越来越紧密,从这一点来看有革命创新和颠覆也是可以的。


目前中国在5G产业链中无论是在标准还是在专利方面,比之前时代要进步很多。主持人刚开始做介绍时讲到了1G时代中国是“旁观者”,2G是“跟随者”,3G是“追赶者”,4G是“同步者”,5G中国才有机会引领行业。在未来信息技术行业发展中才能占领高地,从这一点来看,确实有比较大的意义。


赵守明:刚刚几位同行已经把这个问题说的比较透彻了,我就再补充两点:信息技术的革命整体原则是用更低的能量消耗传递更多的信息,用这个指标来考核的话5G的各个参数都比4G高出一个量级(至少10倍甚至更高)。刚刚刘璐总也提到了其中相关的很多数据,这些数据都反应了目前5G技术层面较4G有很好的提升。


在实际布局过程中,中国在这个层面终于赶上甚至超越了世界同行。模拟信号全球商用是1984年,中国是1987年;2G国际上是1990年开始,中国是1995年开始;3G国际上是2000年,中国是2009年。我们对3G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国际在2014年推4G的时候,中国已经追赶上了。过去七年的时间几大运营商花到了7到8千亿布局,既有技术本身的需求,也有国家的推动,所以4G层面应用上已经赶上了世界水平。


因为去年6月6日颁布了4个5G商用牌照,国际和我们同步的是韩国有一个,还有一个非常小的国家。我们国家在5G层面已经领先于世界了。


5G颠覆我比较赞同钱总所说的,大家会觉得4G应用在打电话、随时上网看视频的需求已经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需求层面4G已经满足了大部分(至少目前是这样)。大家也有印象,在国外很多地方还是3G信号,但因为人口密度比较低,所以运营商投4G现在很多都没有收回本,中国因为有足够多的人口密度,所以不一样。


5G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是机器万物互联。中国又是具有全世界最强品类的工业制造,所以通过5G对工业制造进行质的提升,可能未来真的是颠覆。


哪些领域会最先基于5G得到长足发展?


孙健:感谢刚刚几位嘉宾的发言。突然听到赵总讲的发言讲到5G的重要性想起来前两天有一个冷笑话,大家都知道这段时间美国沸沸扬扬有关于黑人被白人警察抓了以后,造成了很多暴动的事情。这个事情怎么发生的呢?好像是黑人用了现钞,为什么没有用线上支付呢?因为网络不行。为什么网络不行?为何网络不行,因为基站不够,为何基站不够,因为基站太贵了,建设不起,。基站为什么会太贵了呢?因为没有选用华为。为何没有选用华为,因为美国把华为给封锁了,搞的5G投资太贵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现在恶性事件的发生。


虽然是笑话,但是在座很多人都有经历,如果现在去美国或者去别的地方会发现很不习惯。特别到西部的很多地方,网都没有。所以真的不带一张信用卡的话,到某些偏远小镇真的是寸步难行。


刚刚赵总的话题把我们带到了第二个要问的话题,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和应用。


大家都在说5G对产业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帮助。未来所谓自动化生产车间的柔性制造、机器检测、工况判断等,都将因为5G技术应用能够让原来想要达到的部分现在有机会达到了。在那之前在4G、3G的情况下效果都是非常差强人意的,达不到效果。那么到底工业互联网在5G产业中的细分产业应用在哪些方面?想先从产业资本(海尔资本)刘总先开始。海尔资本本身也会围绕和海尔相关的产业,想听听刘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刘璐:谢谢孙总。从自己产业的角度,先从海尔在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布局来看,我们有比较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叫卡奥斯,也是今年刚刚完成第一轮对外融资,基本上都是几家大国投基金领投参与的。


本身海尔这些年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布局相对超前。但其实虽然说柔性制造、智能制造,除了在设备上铺设更多的传感器之外,在检测端有更多的预算能力和对接终端用户需求外,之前最大的短板就是在通信上。因为真正要做到定制化服务要实现的不光是从需求端到供给端,而是从生产物料准备环节开始到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产能情况,要实时做监测。


之前没有5G时,能够接入的设备量、稳定性、传输速度是达不到我们真正想做事的要求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铺5G,产业在这方面也做了比较新的布局,相信5G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在大的制造型企业里会产生很多新应用机会。不管是提高产品的产量、降低成本、柔性生产、客户匹配方面。


从我们自己的投资图谱来看有很明显的几个领域:5G+车、5G+智能交通/智慧城市、5G+医疗都有很多结合的点。时间有限,我只展开聊一下汽车领域,本身我们在车联网、智能汽车方面还是投了项目的。


没有5G时,4G的响应速度是10毫秒和1毫秒的差距,没有办法把汽车做到远程操控,因为时延10毫秒会发生很多事,包括车和车之间的通信等等。5G和车延伸出来V2X,车和基础设施、车和车、车和人之间的互相互动、数据互通会产生很多应用场景,由于5G的实现会面临比较好的发展机会。我们的情况就是这样。


孙健:请久友的李总,在您的理解中在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中5G有哪些投资机会?


李阳: 5G的诞生会有两方面:一方面会为已有的应用场景带来极大的优化和提升,让效率和效能更好。另一方面会有新生的,原来没有的、只存在于希望和想象中的场景,通过5G技术进步得以实现。


除了刚才刘璐总所讲的5G和车之间的关联外,当然我们也是认同的,自动驾驶、远程操控没有5G肯定是非常非常难实现的。除了车以外,我们也非常看好5G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包括智能服务机器人、人机协同等方面,也是一定程度上极大提高综合生产效率。


机器人行业有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传统的通信基础设施支持之下受限,可能是要非常标准化的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才可以大规模应用。但目前为止,这种场景受到了很多的局限性,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步提升,怎么样让机器更多替代原来工业机器人没法做的,灵活度要求、实时判断的要求更高。以前只能靠人,但是有了5G之后,以及结合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可以看到一部分替代人,最后形成人和机器之间的良性互动。


比如说一套生产线可能有10道工序,目前的工业机器人没法替代,只能靠人做。但现在发现有8道(工序)机器人可以做,有2道(工序)靠人,在同样的空间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5G本身的低时延以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相信在未来会有比较大的生产空间,未来一定会提高生产效率,有更低的投入、更高的产出,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显现出来。


陈军:紫金港资本还是比较自下而上,最近我们也看了、也投了些案子,包括在机器识别和阿里做工业应用的。这一块是在物联网和大规模数据采集上运用了核心技术,4K、8K,在看低功耗的芯片,深圳有的裸眼3D技术做的非常好。深圳提出了“543”方案——“5G、4K、3D”,本身3D应用很多可以和人工智能一起,像教育以人工智能为主,赋能了像新东方、昂立教育等,都是他们在背后做支持,最近钉钉也非常看重他们这一块做内容、人工智能赋能。


另外,5G后很多数据都上云了,云里有在计算时的数字加密,现在这也成为了自主可控、数据安全比较重要的东西。(我们)也在关注一些技术和团队。


在应用层面,像数据中心,腾讯和阿里数据和图片大规模并发时有图像加速,在5G下需求量会大规模爆发,所以应用层面核心技术也在看,从我的层面是比较关注自下而上的机会。


孙健:罗总,因为您是做金融科技方面的投资,目前您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中,5G产业哪些有机会获得比较多的长足发展?


罗洪涛:刚才几位嘉宾也提到了,从通信产业发展来看,之前3G和4G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C端的需求,包括3G带来的微信、微博的发展、4G带来的小视频C端流量的快速提升,都有很好的应用和拓展。


5G的特点包括了高带宽、低延时、高稳定性,这些特点很适合在产业互联网里落地和实施,也就是在To B领域。5G这一底层基础设施的发展,会带来数据量的大幅提升,所以在大数据以及延伸下来的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等高新技术应用场景会有很好的落地基础,这些领域都是我们比较看好的。另外,围绕大数据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数据越来越多,那么在数据安全以及防范风险和监控等方面会有潜在的机会。从产业维度来看,对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通过底层技术进一步提升而带来的迭代和升级相比其他行业会更快,比如金融行业、智能制造行业等,这些行业在5G时代可能会获取更大的产业红利,行业中潜在的机会也会更大一些。


5G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


孙健:由于时间关系,有些问题没办法请每位嘉宾聊的非常细。5G产业链非常长,从最早规划开始到建设,从零部件到下游应用方面。想请投控东海的赵总先开始,您认为5G上下游产业链中关键产品会投在哪儿?是5G中上游还是下游应用?


赵守明:5G商用中国是从去年开始的,从运营商的角度也在不断观望,去年大概铺了接近20万的基站。根据过往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做4G基站建设,到去年截止花了7000、8000亿。目前普遍认为5G的基站数肯定会超过4G,超过的比例没法确定,按照1.5倍来估算的话,相当于基于5G的基站得有700万。这是刚刚开始进入建设的阶段,建设投入大家普遍认为未来五年是整体基础建设的黄金期。


按照相关预测,金额角度从2021年到2023年每年投入会超过3000亿,后面会略微下降一点,如果5G按照规划建设完的话,数据有1万亿到1.8万亿之间的区别,取中数1.4万亿会是未来5到10年的大投入。


我们会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的机会,目前提供基站的大佬已经形成了非常清晰的寡头垄断。只能是作为他们的上游提供其中一部分的产品、元器件,这可能会是机会。包括像华为因为应对国际关系,去年成立了鲲鹏创新中心,落户在深圳,也会集中培养国内提供元器件的公司,只是都是优先采购国外的,现在同样的效果会优先往国内走,这是未来国产替代的空间。


至于应用端,我们会不断关注,但是短期看可能是对现有应用的提升。比如说之前看过追踪人体的动作提升运动成绩的公司,还在看,感觉还不成熟,因为整体变现能力比较弱。


另外和广东系以罗斯投资(音)曾经聊过,他们主要做畜牧养殖,他们养殖的动物据说每一个都有标志。未来随着基础建设越来越好,跟进的数据量、实时跟踪会越来越好,在这当中会有商机。


孙健:赵总的观点是有万亿投资比较看好前期零部件关键模组设备的投资,应用部分是第二阶段。


赵守明:毕竟建设周期要5到10年,优先先投入,同时再放开的顺序。


钱强:从合创资本的观点来看,现在5G正处于基础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刚才赵总也提到了主设备无论是核心网还是基站,全球就4、5个玩家,从投资角度来讲机会不大。但这一块是两头,一头是上游,一头是应用。


上游我个人认为有几个重点的投资方向,和光通信相关的电讯片和光讯片,从用户侧到5G的设备是无线的,但最终要落地,所以无论是回传网络还是主机网都需要有大带宽和通信。


光纤是目前世界上解决方案和效率最高的传输水准,所以和5G相关的电讯片和光讯片是比较核心的。


5G比较核心的是memo,天线解决好以及和射频相关,因为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在射频的投资最大。我们看产业肯定是看在哪块投资大、哪块机会多。


应用侧除了对消费者的应用外,更多是对行业的应用,我个人认为应用这一块比较明确的投资方向和细分赛道:


(1)4K和8K的高清视频。从个人消费者的体验来看,现在无非是视觉、听觉、触觉,大家用着越来越爽肯定越来越好。在工业领域无论是对工厂还是高清视频图片都是有要求的,比如说医疗方面心血管的图或者病人的眼底,这需要有非常清晰、非常高的质量。刚好5G的高带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2)物联网。所谓的大数据要有数据来源,从工业上来看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数据来了之后,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分析可以促进工业主业发展,反过来会鼓励行业再投资到物联网里。而5G按照5GR16的标准,一平方公里能够支持100万个接入节点,未来肯定是跟行业结合有非常大的合作。


(3)无人机自动驾驶。如果大家玩过无人机会知道控制没有办法利用现有的公共网络,以前的4G、3G网络没法用,一般都是自己提一套解决方案,做专门的回传芯片来支持他。原因是除了带宽不支持外,以前传统的4G网络的时延太大,未来来看5G刚好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如果说无人机、自动驾驶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那未来的想象空间会越来越大。这一块肯定是未来要和行业具体结合,会创造出比以前更多的应用机会。


现在国内运营商在建设备网络时专门针对行业应用建了一套网络,再加上本身5G的网络切片技术等应用,这一块大家结合各自的行业不断研究,有很多投资机会。


孙健:谢谢钱总的观点。我也祝福每一位在这个领域中投资的同行有机会找到非常好的标的,取得比较好的投资成绩,大家共同分享5G的投资成绩。非常谢谢大家这么长时间听我们在台上进行分享,谢谢!